关于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的反馈意见
院监评〔2022〕33号
发布时间:2022-10-17
来源: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阅读次数:
根据《关于开展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的通知》(院监评〔2022〕28号),各教学单位对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课程开展了自评,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组织评审组对6门开新课课程进行了校级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反馈如下: 一、新开课质量评估 各教学单位对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101名教师新开课进行了自评,自评结论均为合格,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根据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跟踪反馈信息,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校级督导听课得分较低的11位教师的15门次新开课程,在自评等级为合格的基础上,列为重点关注课程(见表1),开课教学单位须安排领导干部、院(部)督导重点关注相关课程及教师,加强培养指导,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表1重点关注课程及教师名单 序号 开课单位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付丽伟 网络信息安全 34101109 2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严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4102928 3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陈思奇 电力系统自动化 34302903 4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徐新 张文壮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A 14102205 5 城市建设学院 余鹏 水工程经济学/给水排水工程创新创业综合实验 14103410/19103433 6 城市建设学院 何贝贝 土建制图与CAD/桥梁电算 24203002/14103108 7 经济管理学院 杨谕霖 会计学原理 22105300 8 新闻与文法学院 吴璇 影视心理学/影视视听语言 16306306/16106314 9 艺术设计学院 刘荆 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16207006/16207007 10 艺术设计学院 尹文珊 公共设施设计/立体构成 16107081/16207007 二、开新课课程评估 学校评审组对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6门开新课课程进行了评审(另有1位外聘教师开新课课程《平面设计C》未参评),评审专家通过审阅资料、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召开评审研讨会等形成了评审意见,各课程反馈意见明细详见附件。 本次对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101名教师新开课课程、6门开新课课程评估结果显示,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各教学单位均加强了对教师授新课的审核、强化了对各专业开新课课程的论证和授课教师的资格审查,并加强了对新开课、开新课课程的质量监控。绝大多数课程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以下问题需要各单位关注: 1.跨学院开设的课程,需要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深入开展教学研讨。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科融合,部分专业积极探索,经过慎重的论证开设了一些跨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建议此类在首轮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相关教学单位在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方面的沟通,相关学科教师要加强教学研讨,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基础和专业特点,有效的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部分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在下一轮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多数新开课、开新课教师设置了较为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部分课程在首次教学过程中探索实施了一些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但未纳入过程考核体系,建议在下一轮教学中进行优化,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个别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点,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期末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商榷。个别课程考核环节比例在下一轮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 3.加强外聘教师开新课、新进教师新开课质量监控。建议各教学单位在开新课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和培养符合条件的自有教师,本次少数开新课课程,教学团队仅有外聘教师,课程评估材料质量相对较差,不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实际状况。根据《武昌首义学院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院教〔2021〕14号),开新课教师原则上须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仍有少数课程教师未达到条件要求,另从新开课跟踪听课情况看,新入职教师教学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建议各教学单位加强新进教师的培训培养,建立有效传帮带机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和机制。 请各教学单位认真研究反馈意见,以学院(部)为单位,针对反馈意见清单制定整改意见,于10月31日前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教务处,联系人陈蕾(监评中心)、童丽琴(教务处)。 附件: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开新课课程评估反馈意见清单 武昌首义学院 202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