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2022学年第1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的反馈意见
院监评〔2022〕10号
发布时间:2022-03-31
来源: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阅读次数:
根据《关于开展2021-2022学年第1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的通知》(院监评〔2022〕5号),各教学单位对2021-2022学年第1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课程开展了自评,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组织评审组对16门开新课课程进行了校级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反馈如下: 一、新开课质量评估 各教学单位对2021-2022学年第1学期118名教师新开课进行了自评,自评结论均为合格,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根据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跟踪反馈信息,将2021-2022学年第1学期校级督导听课得分较低的8门新开课课程,在自评等级为合格的基础上,列为重点关注课程(见表1),开课教学单位须安排领导干部、院(部)督导重点关注相关课程及教师,加强培养指导,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表1 重点关注课程及教师名单 序号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任课教师 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14301108 赵孛 2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移动开发技术 14301112 周司珺 3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基础B 34102406 刘文锦 4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 14102216 张文壮 5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机器人技术基础B (企业) 14102215 杜煜 6 城市建设学院 环境工程施工与估价 14303511 郝慧茹 7 城市建设学院 材料力学 34103002 陈捷翎 8 艺术设计学院 计算机辅助设计II(AI) 16207011 陈德智 二、开新课课程评估 学校评审组对2021-2022学年第1学期16门开新课课程进行了评审,评审专家通过审阅资料、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召开评审研讨会等形成了评审意见,各课程反馈意见明细详见附件,共性意见如下: 1.要严格落实各级开新课审核。2021-2022学年第1学期各教学单位共申报开新课课程31门,经教务处审查认定24门,评审会对将进入下一轮教学周期的16门新课进行了评审,经评审会评审,其中2门课程不属于“开新课”课程范畴,2人次教师不符合“开新课”资格。各级审批单位要根据《武昌首义学院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院教〔2021〕14号)认真做好开新课课程认定、任课教师资格审查等审核工作,把好开课入口关。 2.加强开新课课程设置论证。经专家评审,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切合度不高,部分教学单位未按照教师学科专业优势和专业能力水平合理安排师资,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安排欠合理。各教学单位要切实以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为出发点,加强课程设置论证,合理安排师资,加强课程质量监控,有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部分教学单位存在不符合开新课任教资格的教师同时任教多门新课的情况,不利于青年教师良性发展及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和培养,建议建立有效传帮带机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和机制。 4.加强应用型课程教材选用及建设。部分课程无教材或教材不符合课程目标,建议加强教材选用及建设,对于涉及交叉学科课程建议同时选用多本相关学科应用型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水平。 5.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学校建立了双创意识启迪、双创能力培养和双创实践训练三个层级的双创课程体系,但部分专业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对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和师资配备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在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各层级课程之间的衔接等作为专题研讨,各教学单位在配备创新创业课程师资时,鼓励吸纳有指导相关学科专业竞赛的指导教师、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等进入教师团队。 请各教学单位认真研究反馈意见,以学院(部)为单位,针对反馈意见清单制定整改意见,于4月15日前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教务处,联系人陈蕾(监评中心)、童丽琴(教务处)。 附件:2021-2022学年第1学期开新课课程评估反馈意见清单 武昌首义学院 202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