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美好生活,培养积极人生观
——疫情下的幸福课
发布时间:2022-12-08
来源: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阅读次数:
疫情之下,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美好期待的21级学生们感受到的大学生活必定跟以往是不一样的。作为肩负复兴中华民族的00后们,他们的心态是否积极,心理是否健康,也成为了教师们平时要注意的重点,这也要求老师们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更要注意润物细无声,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培养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结合时政热点,拓宽人生格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要培养学生的向上向善向美之心,教师首先得有其心。而在传达向上向善向美之信念时,最忌讳一味“高大上”的说教,要学会“量体裁衣”,选准切入点,用事实说话。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Happiness,刘霞老师首先从整个国家的幸福指数入手,结合数据让学生了解近几十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近些年的变化,并分析讨论中国国民幸福指数提升的原因,学生们也纷纷提到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提倡的精准扶贫,并分享了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故事。 同时,2019年到2021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的急剧上升更是说明了我国以人民为主,以人民健康为福祉的宏大格局。而学生们也纷纷表示理解,疫情的封控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拥有健康体魄,从而创建更幸福的将来。 二、结合生活经历,增加思政地气 在讨论的过程中,刘老师通过数据与图片,引导学生从国家层面的精准扶贫,到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疫情防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思考,让思政承接更多地气与人气。从学校附近巡司河的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变化,比如居住环境,市政交通等,助力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向上向美之心,并鼓励他们为将来的美好生活积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结合自身感受,记录美好瞬间 课程结束后,刘霞老师结合本单元主题和学生的讨论设置了海报作业,让学生以My Happy Memories为主题,记录他们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瞬间。 而学生们提交的作业也让老师非常的欣慰和感动,那些幸福瞬间里面传递的快乐,也让老师充分意识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向上向善向美之心。一个人只要具备感知美好的能力,就具备了传播善意与美好的可能,而这也是我们三全育人的重点之一。 在此次“Happiness”课堂上,从国家的精准扶贫,到个人生活环境改善的讨论,刘老师打造了一堂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的幸福课,使其更具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打造有力量有温度的幸福课,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好,并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外国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