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源: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阅读次数:

经济管理学院充分重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老师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比较典型的是财管专业符超老师的税法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申报的税法课程于2020年年底通过了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主要课程立项。该老师深入挖掘税法课程体系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结合税法课程特点及现有基础,整体设计税法课程思政教学,精选思政元素融入税法的典型案例,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课堂实施,并及时获知学生反馈,本学年做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教学实践。以下是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典型做法。

一、税法课程特点及现有基础

1.课程特点

税法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自2000年财务管理专业成立以来开设至今,累计开设年限近20年。本课程授课对象包括财务管理本科、专科、会计本科、财管专业专升本的学生,每届学生在600人左右。

税法在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承上启下,其先修课程为《经济法》、《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其延伸课程有《税务会计》、《财税模拟实训》、《企业纳税筹划》。思政教育在税法课程的成功融入,能带动延伸课程的映射与融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税法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且课程受众面广,在三全育人的新形势下,伴随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赋予了该课程融合思政元素得天独厚的条件。

2.现有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税法》课程教学团队共有5名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副教授职称占60%,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副教授中有1名高级会计师,1名注册会计师,讲师队伍中有1名中级会计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课程师资队伍,保证了优良的教学效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2012年税法课程确定为院级优质课程,2014年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于2016年完成建设,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2020年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项目立项并被认定为校级优质课程。

二、税法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

1.四个维度

结合税法课程特点,该课程团队基于以下维度评估融入税法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否恰当,确保在课堂教学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维度一:文化自信教育

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建立起极强的自信心,坚持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学生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冲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

维度二:担当精神教育

大学生应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

维度三:生态文明教育

通过“课程思政”,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税法》消费税和环境保护税中,让同学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维度四: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2.过程规划

明确税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精准定位税法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最佳融入点;搜集教学资料,针对思政融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税法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考核方案,修改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教案和电子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如投票、调查问卷、心得报告等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和感悟,课程组进行总结,并在教学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三、思政元素融入税法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观看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3分47秒的视频剪辑,向同学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创新强国、研发强国、责任强国,深刻理解到税收的意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视频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国人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美好情操,让同学们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是奋斗出来的,自己人生的幸福也要靠自己奋斗出来。

中国在承受自身抗击疫情带来的巨大损失和压力下,仍然不忘向发展中国家施以援手,展现大国责任和担当。弱国无外交,患难见真情,塞尔维亚总统在向欧洲求援未果的情况下,向中国求援立刻获得支持和回应,这样的雪中送炭,确实是让塞尔维亚总统感动到流泪。我们为什么拼命救塞尔维亚,因为在22年前(1999年5月7日),塞尔维亚人也是豁出命地救过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同胞。(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解题后的六个共和国之一)。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很多故事,都是带着血、泪和人性光辉。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中国人民都在无条件支持塞尔维亚抗疫。2021年5月7日(一周之前),塞尔维亚劳动、就业、退伍军人与社会事务部长泰帕夫切维奇和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前往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旧址,凭吊在1999年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位烈士。

思政育人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体会中国外交政策“以德报德”的儒家处世观,建立文化自信,并内化为自己的处事风格。

案例二:

现在,环保是一个热门词,我们知道环保要做好,真正的源头是消费。如果控制住源头,一切都好处理。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朱子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与消费观。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包括高档商品如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超豪华小汽车,以企业家陈泽明为例,引领同学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企业家陈泽明工作之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美食与名车,前前后后开过四十部名車,自己名下的豪车有7辆,一周每天不重样,他需要为爱车购置7个车位,车子需要保养,他每天花在车上的时间都不少,不知是车为人服务,还是人为车服务。后来决定断舍离,不为物累,慷慨捐出六部车,只留一部车代步,生活回归简单,心灵反而富足。道德经有一句话“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只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方可长久。从消费税征收范围看,国家也不鼓励高端消费,所以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应少欲知足,俭以养德,只买自己需要的,不买自己想要的,知足常乐。

在环保与节能的宏观主题下,国家“寓禁于征”,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对乘用车按气缸容量大小适用1%-40%七级消费税税率的政策,表明了国家以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决心。

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1)你买东西是出于自己想要,还是出于自己需要?

2)你能做到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或一次性塑料袋吗?

3)你能做到不浪费水电资源吗?不管是不是自己付费的?

4)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你感到痛心吗?在合适的时候是否敢于提出批评?

思政育人点:通过消费税税目的讲解让同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消费,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同时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并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节水节电节纸、珍惜粮食、骑自行车出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成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案例三:

以关税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为例,在讲到关境和国境的区别这一知识点时,以2020年3月12日新闻报道“瑞士又被邻国截了:德国扣了手套,意大利扣了消毒水”,瑞士被欧盟成员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包围,没有自己的出海口,这里欧盟就是属于国境小于关境的情形。国境有时大于关境,可以通过李湘言论惹来争议融入思政元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2019年11月14日,有网友发现李湘在进行直播推荐某件商品时提到“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没有,在香港的很多高级百货公司都有。”将中国与香港并列的言论惹来争议。李湘作为一公众人物,在直播这一公开场合犯了什么低级错误呢?一国在境内设立了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这些区域就在关境之外,如我国的香港、澳门是单独关境区,但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常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

 在讲到出口关税和进口零关税政策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科技网络完全”为名,对芯片等高端技术实行出口管制,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华为为走出芯片短缺的困境,断臂求生剥离荣耀,以此事例,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意识。另一方面,去年3月份,随着疫情开始在美国爆发,美国口罩库存量告急,美国紧急实行医疗物资零关税政策,美国的举动很明显是在呼吁我国优先对其供应口罩。这是美国在利用关税政策的调节职能,调节市场的商品供应。对此我国商务部回应,即便是要帮助,也是帮助那些对我们友好的国家,而像美国这种言而无信的客户,我们的答复就是依照市场化原则来进行市场贸易。

 思政育人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体会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背后“以直报怨”的儒家处世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冒犯我的,也必须明辨是非。

四、学生反馈

税法课程融合思政元素后,针对税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和2个开放式问题,发放65份问卷,回收61份。

调查结果显示:

1.61位同学中,58位同学(占比95.1%)对税法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感兴趣,其中38位同学非常感兴趣,20位同学有一定的兴趣。

2.55位同学(占比90.2%)认为思政元素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其中26人认为有很强效果,29人认为有一定效果。

3.59位同学(占比96.8%)认为思政元素强化了自己对过国家实力的自信,其中47人认为非常有效果,12人认为有一定效果。

4.所有同学都对疫情期间国家的高效应对及援助塞尔维亚感到自豪。

在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及《塞尔维亚总统含泪求援》后,同学们体会到了税收的威力,反馈如下:

  通过学习国家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可帮助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学生反馈如下:

五、税法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建设小结

1.思政元素能拉近老师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思政元素的受益者,思政元素的组织和整理对老师而言是一种不断的学习,于内心是一种滋养,其实施升华了专业教育的内容,让专业教育更有温度。毕业之后,专业知识可能遗忘,但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共鸣却可以久久萦绕心间。

2.正确认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授课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不应对立,应彼此成就,相得益彰。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具体落实的手段,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应该是彼此成就,相得益彰的关系,这样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以前我也思考过思政元素的融入会不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授课时间,后来发现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它们并不对立,不是有你没我的关系;另外也不用每一节课都融入思政元素,少而精,开始可以设计3-5个,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思政元素融入提升了教师的使命感和创造力,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广度、深度,以及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效度,与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等密切相关,教师由此走上自我完善之路。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幸福不是物质的奖励和自恋,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追寻和传承,教师的幸福力必将提升学生的幸福力,所以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可以浓缩为一句话,提升学生的幸福力。

 

(经济管理学院供稿)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