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交互式英语阅读教学—从课堂翻转到课外实践
——《拓展英语(读写)》宋银老师教学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24-06-28
来源: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阅读次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成为新时代高校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宋银老师,以图式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概念图图式教学,成功实现了英语阅读教学从传统教学到课堂翻转,最后进行课外实践的转变,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动机,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 宋银老师依托学银在线《大学英语IV》线上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导向法为基础,通过概念图辅助,实行“线上+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外研社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四单元《Unit 4 Why cultural counts》Text A Speaking Chinese in America为例。 一、课前准备(线上学生自主和合作交互) 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置国际饮食文化交流节的语言情境,邀请学生作为中国志愿者,就如何解释外国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刻板印象,展现一个更真实、多元的中国形象展开主题讨论。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阅读主题后,自主阅读并充分讨论文章的各级概念、逻辑和文章主题等,比如分析课文文体和结构、理解主旨思想、熟悉单词风格及课文中细节信息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的用词和话语结构,宋老师引入了贵州财经大学的在线课程《大学英语IV》。学生通过线上课程的自主学习,能从语言、内容和话语结构上初步梳理文章的写作特点。在课前,宋银老师还补充了网络采访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对不同文化存在着刻板印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学习线上课程和补充的视频材料后,利用概念图软件绘制主题概念图。
课前的“驱动”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语言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前学生的学习和互动发现问题,明确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课中翻转(师生协作交互) 在课堂中,宋老师引导小组进行主题概念图汇报。课堂汇报采取“一组汇报,众组评判”的模式。师生根据夹叙夹议的文体特点,梳理文章中作者如何引入话题,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反驳美国作者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最后总结作者关于刻板印象的观点。教师通过概念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反驳的行文思路以及用词特点,从话语结构上深度促成学生的产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后,教师要求小组展示成果并观摩其他小组的作品。汇报中,各小组成员通过ppt展示了如何梳理并总结信息的过程,并且向大家展示了阅读理解中的思维亮点以及阅读的难点及困惑。 学生汇报介绍后,师生对各级概念间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比如作者反驳的不同角度,方式和用词特点。最后,通过对各主题概念图进行对比和分析,各小组完成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各小组根据其他小组和老师的建议完善并调整概念图结构,形成新的图式。 三、课后拓展实践(学生自主交互) 在课后,针对本次教学内容,宋老师继续加大课程难度和挑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主题,将概念图图式交互,如课文的行文结构和特点及阅读主题扩展到课后阅读。学生围绕确定的课外阅读主题 Promote Chinese culture搜索相关网络资源,课后自主阅读网络文章,如汉语言4班余庆同学通过展示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作品中的三美,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为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和综合素养,宋老师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实践活动,如在本学期英语阅读沙龙“悦读欣享”活动中,汉语言4班曾启航同学分享了课外拓展阅读关于中国“龙”的文化,探讨了“龙”翻译的争议,呼吁讲好中国故事,正确传播中国文化。
这种课后持续的自主交互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本学期的手抄报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概念图提取了篇章的主要事件,情节和人物关系等,制作出了反映各类主题的手抄报,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手抄报的展出获得了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同学们课间纷纷驻足欣赏并学习。 在整个英语阅读教学中,宋老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现代信息技术概念图辅助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愿,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和交互,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将语言技巧,思辨能力,综合素养培养有机结合。 (外国语学院供稿)